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终宋 第63章 警觉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6 01:48:40

陈州宛丘县,大概是后世的河南周口市淮阳区。

此处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州城被大湖环抱,城在湖中、湖在城中,形似一个倒扣的碗,故名宛丘。

大湖叫 “龙湖”,因伏羲氏定都于此,号曰‘龙师"而得名,占地万亩,水面广阔,有 “万亩龙湖”之称。

在龙湖北面,有陵庙名为 “太昊陵”,正是 “太昊”伏曦的陵庙。

太昊陵始建于春秋,汉唐时不断增建,禁止百姓在此樵采耕犁,宋太祖又设置守陵户,三年一祭。

到如今,天下间战乱不止,守陵户早已消亡,祀事不修,庙貌渐毁,这座人皇的陵庙也开始破败、荒芜……

四野无人,李瑕牵着马,缓缓走在庙陵外。

他一袭书生打扮,白衣翩然,长剑也用布包了起来,挂在马上,仿佛是出门游历的学子。

从鹿邑县一路至此,李瑕感到有些奇怪,隐约怀疑张家像是知道他要去宛丘县一般。

他杀信使夺马,拿了张家信令、纵马狂奔。按道理,张家该是追在身后,比他慢一步才是。

但追在身后的追兵并不多,反而是他转道西进之后,遇到了两次埋伏,几乎要了他的命。

幸而他警觉,险而又险地避过。

直到换了身份,重新折返北边绕道,情况才好了些。

这让他比约定的 “”时间晚到了两天。

李瑕与林子约在宛丘县会合,两人却不熟悉这一带,就选定了太昊陵这个双方都知道的古迹留记号。

这日,在太昊陵走了一圈,李瑕转到了陵庙后面的碑林。

穿梭过一块又一块石碑,果然在一块残碑上看到了林子做的记号。

挖开了石碑下的土,里面有一个小包裹,打开来,有一身蒙军装束、一块令牌,以及一张纸条,纸条上仅写了 “西洺客栈”四字……

~~

“百夫长,捉到李瑕了!”

雷三喜闻言,眼中绽出喜色。

他是张弘道的妻族,也是当夜诛杀额日敦巴日的百夫长之一。

在马上要对付颍州邸家的关键时候,张弦道却把他派来宛丘,搜捕李瑕。

当时张弘道还语重心长地叮嘱他: “凭李瑕之能,或许该由我亲自去对付。但颍州之事我走不开,只好托付于你,切莫让我失望。”

雷三喜向来景仰张弘道,不信一个小人物还真要亲至才能对付,毕竟这还是在张家的地盘上。

好不容易,今日终于有了结果。

“人在哪?!”

“一柱香之前,他拿着田奎给的令牌进城,现已拿下……”

“好!”

雷三喜大步向城门走去。

到了地方一看,果然见兵士们押着一个年轻人。

雷三喜眉头一皱,脸色渐渐难看。

隔着二十余步,已能听到那边的对话声。

“是殷家六郎,殷俊殷茂修,年十八,绝非通缉要犯。”

“千真万确,我九叔在此,足可证明茂修是我殷家子弟。”

“……”

雷三喜眉头紧锁,过去一看,见那殷六郎长相秀气,但傻乎乎的样子确不太像是李瑕。

他接过文书凭证看了,非常不悦地喝问道: “怎么回事?!”

“今日,城外圣人庙,即弦歌台那里有场小文会,我赴会时结识了一才子,唤作马致远,字千里,其人仪姿不凡,且极有才情。”

结果,我刚刚在城门亮出令牌,就被拿下了。我还当他是高门子弟,谁能想至那样人物竟会是个通缉要犯呢……”

殷俊话音未落,雷三喜已大喝一声。

“随我去圣人庙拿人!”

“是!”

一众兵士雷厉风行,如狼似虎。

这场面把殷俊吓了一大跳,不由又是一个激灵。

还未恍过神来,只听那记录此事的张家属臣冷冰冰地问道: “殷六郎,李瑕给你何样词句,竟能驱使你这世家子弟替他办事?”

“是一首《天净沙》,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那张家属臣眼睛一亮,下笔飞快,又急切问道: “下一句呢?”

“不……不知道呀,他忘了……”

~~

弦歌台。

“马致远人呢?!”

雷三喜拎着一个读书人的衣领,厉喝了一声。

“马千里?他他他……他走了……”

“往哪走?走了多久了?!”

“这环湖之地,当……当然是从桥上走了,走了已快一个时辰了。”

“把这些书生给我一个一个仔细审!”雷三喜一把摔开手中的书生,喝道: “宁可杀错,也绝不可放过李瑕!”

“可是,这是文教之……”

“文教?是大帅要兴文教,中原才有文教。我让你仔细审,听明白没有?!”

“是。”

“你们随我继续追!”

“是……”

雷三喜才追了数里,忽见远处烟土飞扬。

“吁律律!”

沈开勒住缰绳,一脸风尘仆仆,大声道: “捉到李瑕没有?!我追着他一路而来,他已到宛丘了!”

“跑了。”雷三喜一边翻身下马,一边开口道: “那小贼……”

“你说什么?!”

沈开已下马冲来,双手按着雷三喜的肩,喝道: “你清醒一点!你知道宛丘这张天罗地网,费多大心力才布置下来?怎么可能跑了?!”

“不。”沈开摇了摇头,喃喃道: “让我想想,先把动静压下来,鱼已经惊了,别再惊了饵……”

~~

西洺客栈。

“走吧。”

“哥哥,真不等李瑕了?”

聂仲由道: “之期已过,我们又多等了两日,他还是没来,等不了了。”

众人无言,默默上了车马,往北而行。

这支十四人的队伍穿过龙湖上的堤路,又走过了太昊陵。

林子望向太昊陵的方向,道: “我去看看信物还在不在,再给李瑕留个口信吧?”

聂仲由本在皱眉沉思,闻言怔忡了一下,四下扫了一眼,只见道路两侧有些三三两两的农汉在开荒锄草,而身后也有些提着锄头的农汉在走。

“别去。”

“哥哥,不留信让李瑕去开封吗?”

“为何有这么多农汉在六月日头最大之时锄荒?平日这城外可没这么热闹。”

“但若是要动我们,在城内动手岂不是更好,在城内我们更跑不掉。”

“希望是我多虑了吧,提醒大家戒备……”

三三两两的农汉散在道边,锄着的荒草。

“他们一直在回头看,通知百夫长吧,饵已经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