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纵古论今 第442章

作者:书山鸭梨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4 09:17:57

终于,孔子开口。

孔子看着怔怔的看着远方,眼前是一片世外桃源,但是远处依旧满目疮痍,他轻声说道:“孔丘生于乱世,此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看过仓库,放出牲畜,做过小官也做过大官,这一路上见识了太多黑暗。”

“如今礼崩乐坏,周天子传承下来的文明已然消失殆尽,各个诸侯之间战乱不止,百姓易子而食,折骸而炊之事不绝于眼,在这种情况下人已非人,而是畜生!”

孔子的语气越发的沉重:“孔丘时时都在思考究竟何以为人,三十岁那年我想明白了,先如今之所以人非人,乃是各个诸侯不会爱人,不懂治民为政之道,所以我周游列国希望将我的思想能够传承下去,让诸国君主以仁政爱人,仁者爱人,如此方能挽救天下苍生。”

听着孔子的话,诸多的弟子也陷入了回忆之中,仿佛看到了数十年之前的光景。

那时候夫子风华正茂,他们同样意气风发,那时候父子年轻他们更加年轻。

带着满腔热血,为了天下大同,为了百姓的苍生他们四处奔波,处处受难却没有丝毫的怨言。

明明在鲁国只要同权贵同流合污便可以享受高官厚禄,向权贵低头便可以衣食无忧。

但是为了一句君子忧道不忧贫,他们便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仁政’二字当中。

现如今,他们表面上看上去光鲜,但是依旧不受诸多统治者重视,只能再次安于一隅讲学修道,等着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带入到棺材之中。

何其悲哀。

夏风听着孔子的话抿嘴不言但是表情却极为严肃。

若是说始皇帝是天下大统的开辟者,那孔子便是华夏智慧精神的殉道者,他将毕生的热血和青春都奉献给了‘仁政’二字当中,并且让着精神成为日后支撑华夏不断奋勇向前的精神。

沉默半晌,夏风挺直了腰杆,正衣冠躬身对孔子一礼。

“多谢夫子,后世战乱不止,导致诸多文献埋葬在历史之中,后世只知晓夫子只志却不知夫子只心。”

“今日听闻夫子一席话,夏风茅塞顿开,夏风替后世十四万万华夏子民感谢夫子,若不是您的思想支撑,或许我华夏早就已经埋葬在历史长河之中,多谢夫子!”

后世的直播间之中,此时也齐刷刷的滚动着弹幕。

“清华大学全体师生感谢夫子仁慈。”

“北京大学全体师生感谢夫子仁慈。”

“复旦大学全体师生感谢夫子仁慈。”

“……”

此时,几乎华夏所有的学校,都在弹幕上发出了感谢,感谢孔夫子将儒家传统的思想传承下来。

自古以来,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激励了多少青年为国争光为民请命。

若不是孔子的儒家思想的熏陶,或许华夏依旧会在两千多年的战争,磨难之中流传下来,但是绝对不会是今天的这模样。

即使之前有些说儒家传统思想是酸腐思想的人,此时也无法在说什么了。

这次对话的人是孔子,是儒家传统思想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华夏的至圣先师,是全世界无数大能都奉为老师的存在,或许后世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解导致儒家思想出现了偏差,但是孔子提出来的儒家思想必定是好的。

华夏历史研究院之中。

方老爷子崇敬的看着屏幕之中的孔子。

他轻声说道:“《春秋》之中记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春秋时期堪称我华夏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之一。”

“这黑暗,不是因为外族而是因为内乱,仅仅是《春秋》之中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正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学说。”

“每逢乱世,英雄豪杰便犹如过江之鲫,春秋时期,孔子墨子孙子等先贤先后提出自己的学说,为我华夏后世的稳定创造了最基础的条件,往后两千五百年之间,我华夏再无出现持续超过百年的内乱战争。”

“孔子杀身成仁之思想前年以来一直在我华夏流传,激励了多少人奋勇向前,乃是我华夏的传承之基和藏智慧之源,身处乱世尚且有心怀天下之志向,夫子之精神值得我们所有后世晚辈学习。”

方青山对着屏幕之中的孔丘遥遥一礼。

“方青山代表后世史学家,感谢夫子仁慈。”

“感谢夫子仁慈。”

他身后,所有的研究院所有的史学家们振声高呼,声音之中满是崇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