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正议论间。


云逍返回来,手里拿着一沓纸。


崇祯好奇地问道:“这就是刘宗周写的檄文?”


“看看如何。”


云逍将文章递了过去。


崇祯看了一眼,目光再也没有移开。


一口气从头到尾看完。


然后后心阵阵发冷,额头上冒出一层汗珠。


原因无他。


这篇文章,实在是骂的太狠了。


言辞犀利如刀,还一个脏字都不带。


被骂的目标,正是东林党人。


崇祯完全迷惑了。


“这篇《讨东林檄文》,不亚于陈琳的《讨曹操檄文》,以及骆宾王的《讨武檄文》。”


“只是,只是刘宗周,又怎会写出这等文章?”


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透着无比的愤慨。


显然是刘宗周含愤而作,绝非是受人所迫。


并且这天底下,也没人能逼迫的了刘宗周。


可刘宗周自己就是东林党啊!


叔父这是……对他用了迷心术?


云逍笑笑不语,风轻云淡,神秘莫测。


说起来其实很简单。


刘宗周迂腐归迂腐。


却是一身正气,眼睛里掺不得一粒沙子。


西洋传教士不仅要灭亡大明,还妄图断绝九州文明。


汤若望甚至著书,声称连孔孟都是基都苗裔。


这跟挖了刘宗周的老祖坟还要严重,他能不跳脚?


别说是让他写一篇文章。


就是让他去拿刀子,杀了那些跟传教士勾结的东林党人,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干。


周皇后偷偷看了一眼云逍。


连刘宗周都可以被说动,叔父的手段,非常人能有。


有了这位年轻的叔父相助。


大明在陛下手里中兴,似乎不是什么奢望。


然而接下来的交谈中,崇祯又提到大明日不落。


周皇后这才意识到,自己还是不够自信。


中兴大明,都显得目标不够长远啊!


云逍留几人在道观吃午饭。


对待崇祯的态度,一如既往。


该训斥的训斥,该说教的说教。


云真人这也是没办法。


这时候人设千万不能崩。


一旦崩了,是要掉脑袋的。


他也总算是体会到了,后世那些顶着人设的明星。


成也人设,败也人设。


不过云逍的做法,效果相当明显。


崇祯反倒比以前更像侄儿了。


越是训的厉害,越是开心。


云逍都不得不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不良倾向。


周皇后在一旁见了,心中暗自感叹。


这样才算是正常人家过的日子。


多出一个叔父,对于大明江山固然是天大的好事。


对于陛下自身而言,又何尝不是好事?


还从来没有见过陛下,像这样敞开胸怀,心情愉悦。


这个叔父,认定了!


用过午膳。


崇祯与后妃返回皇宫。


途径午门,见皇宫外汇聚的人更加多了。


竟是有三四百之多,全都坐于地上。


除了国子监的监生,还有很多举人、贡生,其中也有官员。


人前有人跪在地上,朝着皇宫慷慨陈词。


守宫门的禁军如临大敌,却不敢驱赶。


这一幕,让崇祯联想到了万历年间。


“这帮数典忘祖的读书人,这是要逼宫?”


“朕能将光时亨剥皮实草,就不敢这样炮制你们?”


崇祯彻底被激怒了。


正要下令将这些人全部抓起来。


人群忽然一阵骚动。


就见刘宗周昂首走到人群前。


然后指着众人劈头盖脸一顿怒骂。


大儒骂人的功力,可是非比寻常。


刘宗周足足骂了半个时辰,这才作罢。


闹事的被骂得面红耳赤,满脸羞愧,最终一个个狼狈而去。


“连刘宗周这等迂腐之人,也能被叔父所用,叔父的手段,越发高深莫测了。”


“等叔父所说的舆论杀器一出,又何惧东林党人裹挟民意?”


崇祯心情大悦。


不得不再说一遍。


叔父,真是大明的福星啊!


……


接下来数日。


京城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起来。


城中的几座教堂,全部被查封。


大批天主教徒身份的官员、富绅,以及百姓,被捉拿下狱。


东厂的厂狱、锦衣卫的诏狱,全都人满为患。


就连刑部、顺天府大牢,也全都关满了人。


云真人相当郁闷。


《道德经释义》(上册),投放出去的时机不对。


接连几天下来,居然只卖出去一百来本。


这距离他的目标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云真人很快就得到了补偿。


由于东厂的厂狱爆满,王承恩前来问计。


云逍想到办法,帮东厂、锦衣卫以及刑部,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那些被洗脑的教徒,不是吃饱饭闲得蛋疼吗?


全部送到煤球厂去!


干啥?


劳动改造!


还能为煤球厂节约一大笔工钱。


两全其美!


什么,那些教徒不肯干活?


饿上三天再说!


看他们对主的信仰,能不能抵得住肚子饿。


就京城开始大肆清扫天主教的同时。


东厂、锦衣卫在其他各地,也展开了行动。


大批西洋传教士以及教徒落网。


一时间,大明各地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自太祖、成祖以来,大明还没有如此大规模的大兴牢狱。


因此朝野中议论纷纷。


由于朝廷这时候还没有公布事情真相。


人们对于朝廷的举动,都是心存不满。


对天主教以及教徒们的遭遇,持同情态度的不在少数。


就连在朝会上,也有大臣当众为传教士发声。


来自各地的奏章,如同雪片一样飞往京城。


有为传教士和教徒辩护的。


也有奏报地方出现教徒闹事的。


江南更是乱象环生。


周延儒、钱谦益,以及张溥等复社成员,纷纷发文声援。


大量教徒以及不明真相的百姓,被鼓动起来。


苏州府开始商贩罢市、织工罢工,甚至有大量百姓冲击官府。


内阁陆续收到各地的奏章。


温体仁等内阁辅臣虽然都知道事情真相。


可也架不住如此惊涛骇浪,匆忙到文华殿见崇祯。


崇祯拿起一本奏疏,随意看了一眼,就随手丢在御案上。


“欲使其亡,必先令其疯狂!”


“不妨事,就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崇祯风轻云淡地一笑,智珠在握,成竹在胸。


温体仁心中一阵困惑。


陛下的神态,怎么越来越像云真人了?


让子弹飞一会儿,又是什么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