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这出《斩妖记》,写的是宋徽宗和林灵素。


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宋徽宗就是崇祯皇帝,至于林灵素这个妖道,除了云大真人,还有有谁?


“阮大铖,竟敢诽谤君上,污蔑云真人,其罪当诛!”


王铎第一个反应过来,大骂阮大铖。


倒不全是为了舔云逍,而是他与阮大铖的私交甚笃。


这时候不撇清自己,岂不是要引火烧身?


死道友不死贫道,先卖了阮大钺再说。


柳如是和董小宛对视一眼,看到彼此眼眸中尽是担忧之色。


她们混迹风月场,还不明白这出戏有多大的杀伤力?


不出数日,云逍子的‘妖道’之名,就会传遍江南。


再加上现在已经四处流传的谣言,以及传唱开来的童谣。


这是舆论斗争,虽然看不见刀光剑影,却是绝不亚于战场厮杀,直接就是杀人不见血。


小道士这次很难斗得过江南士绅了。


“阮大钺写的这出戏,显然是受士绅指使,与那些童谣如出一辙。”


“任由这么传扬下去,不仅有损云真人的声誉,又置陛下的威严于何地?”


“抓了阮大铖,严禁戏班子演出这出《斩妖记》!”


薛国观大怒,当即就要命人,去抓了阮大铖和戏班子的人。


“一出戏而已,不必那么认真。贫道又不是什么小肚鸡肠,怎会为难一个写戏文的,和一帮戏子?”


云逍不在意地摆摆手。


傅振商力劝:“云真人切莫大意,真人虽然身正不怕影子斜,却难当唇枪舌剑!”


云逍笑了笑,叫来方正化。


“派人去一趟玄妙观,请住持来看戏。”


“另外再派人去一趟龙虎山,把这出戏说给张天师听听。”


方正化领命而去。


薛国观一愣,随即抚掌大笑道:“妙,云真人如此处置,真是妙不可言!”


王铎跟着大拍马屁:“云真人这是以其人知道还治其人之身,阮大钺这次,怕是要万劫不复了!”


傅振商和两个女人不解地看着几人。


他们在说什么,为什么一句都听不懂?


王铎笑着一番解释。


林灵素可不是一般的道士。


他借助徽宗的宠信,大肆打压佛教,建议宋徽宗开展“夷夏之辩”。


甚至建议将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为德士,全部留发顶冠执简。


这一招不可谓不狠毒。


以前佛道之争,只是借皇权打压佛门。


林灵素倒好,直接就把佛门改成了道门,和尚变道士。


《西游记》中强迫和尚扮成道士的情节,正是来源于此。


关键是,宋徽宗还真的采纳了,下诏改佛为大觉金仙,易服饰,称姓氏,不久又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


为了改佛为道甚至杖杀京师僧侣七人。


正因为林灵素,道教才在宋朝把佛门打的彻底没脾气,险些被灭教。


因此林灵素在道门中的地位极高,甚至与吕洞宾比肩。


由于林灵素得罪的人太多,所以后来史书上称他为‘妖道’。


其实他除了忽悠宋徽宗满朝都是神仙,以及灭佛这两大劣迹之外,并未有过其他恶行。


恰恰相反,林灵素利用权势,救过苏轼、黄庭坚等忠臣,打压过蔡京、童贯等奸臣。


并且林灵素还多次警告宋徽宗,将有大祸临头,建议迁都避祸。


宋徽宗本来已经动心了,却因为太子和满朝文武极力反对,才不得不作罢。


如果真的采纳了林灵素的建议,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靖康之变了。


不得不说,这个林灵素还真是有两把刷子的。


如今阮大钺拿林灵素这个‘妖道’,来讽刺云逍,倒也十分贴切。


可他却忘了一点,林灵素可是道门的‘神仙’啊!


这样贬低林灵素,不论是全真教,还是正一道,又怎么会跟他善罢甘休?


再说了。


即使道门不跟阮大铖较真,云真人发话了,张天师和全真道的人,又怎么会坐视不理?


云真人现在可是大真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道门兴盛,全指望他了。


这时候不借机会拍他的马屁,更待何时?


道门信众遍布天下,江南信奉道门的人不下千万。


玄妙观是江南香火最盛的道观,代表的是全真,再加上个张天师,一声号令,阮大铖以后还能有好日过?


众人光是想想,都是一阵不寒而栗,情不自禁地开始为阮大铖默哀。


把整个道门都发动了来对付阮大铖,就这还叫不为难人家……柳如是看了一眼云逍,抿嘴一笑。


这青牛精,可真是睚眦必报,惹不得呢!


云逍接着看了一会儿戏,不由得大失所望。


随便从后世抓几个扑街作者,写的都比这要精彩是被。


等一出戏唱完,观众们连声叫好。


云逍摇头一笑,这帮观众没文化,不该叫好的瞎叫!


就在这时,一群道士冲进得月楼,个个手中拿着剑,凶神恶煞一般,直冲戏台上而去。


戏子们正登台谢幕,看到这帮道士,全都大惊失色。


道士们不由分说,直接将戏台上的道具、乐器全都砸了个稀烂。


“以后再敢演这出戏,羞辱我道门神仙,直接打断你们的腿,扭送官府!”


“走,找阮大铖那狗贼去!”


为首的道士威胁了戏班子的班主几句,然后大手一挥,匆匆离开了得月楼。


“怎么给忘了,林灵素是道门的神仙啊!”


“险些被阮大铖给害死,撤了,把这出戏撤了,给再多的银子也不能演了。”


戏班班主赶忙吩咐戏子们,收拾行头仓皇而去。


满楼的客人,无不目瞪口呆。


……


苏州城的街巷,有很多以花草为名,这里多半是烟花之地。


苏州府衙门的北面不远处,有一条街,名为花街,有一条巷子,叫做柳巷。


这里跟金陵的秦淮河一样闻名天下,事实上,‘花街柳巷’这个词,也正是由此得来。


此时在一座勾栏中,正在上演着阮大铖的新戏《斩妖记》,不时引起观者的声声叫好。


阮大钺坐在腰棚中,两名绝色歌姬陪侍左右,依翠偎红,好不快意。


这出《斩妖记》一出,不仅让他红的发紫,各大戏院、青楼争相邀请,连士绅和富商们也对他刮目相看。


阮大家这几日,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终日流连花街,乐不思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