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这要是恢复了祖制,日子真的是没法过了啊!


过惯了锦衣玉食、花天酒地的生活,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天天穿粗布衣衫,啃树皮草根,这谁能招架的住?


云逍冷冷说道:“难不成,放任这奢靡之风越来越盛,直到亡国不成?”


众人全都吓得不敢作声。


官员们全都看向李标,希望他能出来说几句好话。


李标沉吟片刻,开口道:“若是全部恢复洪武祖制,反倒有些过犹不及,能否折中一下?”


云逍问道:“怎么个折中法?”


“百姓们富裕了,吃、穿、行有些逾制,倒也无伤大雅。”


“然而在‘住’的方面,不仅是江南,整个大明兴建豪宅、园林之风盛行,一座豪宅、园林,少则耗资数万,多则逾百万之巨!”


“因此其他可以放宽,兴建豪宅、园林之风,却必须狠杀!”


李标的这番话,完全是揣摩了云逍的心思。


云真人就是祖制的掘墓人。


在他眼里,所谓的祖制,就是擦屁股纸。


因此李标心中雪亮。


云真人的目的,又哪里会是恢复祖制?


他这是想从江南富绅的身上,狠狠地剐下一层肉啊!


吃、穿、行这些方面,关系到每一个百姓。


即使想杀掉奢侈的歪风,也很难办到。


否则还不天下大乱了?


最关键是,为朝廷刮不到油水啊!


有钱兴建豪宅、园林的,全都是大富大贵人家。


从他们身上刮油,一点毛病没有。


果不其然。


云逍沉吟片刻,果断地说道:“那就依李阁老之言,从住宅违制上开始清查!”


所有士绅、富商,无不面露苦色。


这要是按照祖制,他们名下的豪宅、园林,直接抄没了都是轻的,砍头也不为过。


这一遭下来,几乎所有人都要破家。


抢救一下?


前些日子,云真人埋的大坑,埋了那么多的士绅、富商。


连魏国公都倒了。


抢救自己,还不如学陆缃直接自杀。


毕自严道:“若是按照祖制来清查住宅,牵连太大,不如再稍加宽赦一些,凡是逾制的房屋、住宅,按照超出规制的面积,征收房产税,以后也就不再追究。”


王铎也跟着说道:“毕阁老所言极是!”


云逍想了想,点头说道:“就以此法办理,请毕阁老牵头,南京礼部、户部、工部、督察院配合,拿出一个具体章程,然后在南直隶、浙江等地,逐步推行!”


毕自严及南京六部的人,欣然领命。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其他地方且不说,光是南直隶和浙江两地,有多少豪宅、园林?


又有多少房屋住宅逾制?


这要是征收房产税,稍有身家的士绅、商人,全都跑不脱。


这一次下来,能为朝廷增加多少收入?


这可比抄没晋商,来的银子还要多啊!


办成了这件事,绝对是大功一件。


皇帝那里,岂有不龙颜大悦之理?


南京六部的官员,原本就是闲得蛋疼。


如今有了权力,有了事情可干,一个个比打了鸡血还要兴奋。


士绅、富商们无不哭丧着脸。


这一刀子下去,肯定是要脱上一层皮。


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整个士绅、富商阶层。


可转念一想,只要交了银子,就可以保平安。


总比被抄家砍头要强吧?


至于对抗的想法,没一个人有勇气生出这样的心思。


能花钱买平安的事情,何必要去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干不可能干成的事情?


云逍看向盛永利,“清查逾制房产的就是,盛家带头配合,做得到吧?”


盛永利连连点头:“草民定会倾力配合!”


“起来吧!”


云逍摆摆手,然后举步离去。


盛家上下无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一个个感觉像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似的。


云逍子的威严,实在是太重了啊!


盛永利惊魂稍定之后,连声向程国祥道谢。


这可是救了全族的大恩人啊!


结草衔环相报,都不为过!


程国祥看向云逍的背影,满心都是感激与崇敬。


云真人的大恩,就不用多说了。


利用这次寿宴,不仅推广了红薯,还替自己这个知府,收服了常州的官员和富绅。


然后还顺带来了个‘房产税’,为朝廷征收大笔的赋税。


这等手段,称之为翻云覆雨,一点也不为过。


还是那句老话,谪仙人,恐怖如斯!


接下来,云逍的护卫们将大量粉条、红薯粉,抬到街上当街售卖。


前几天消耗了数万斤红薯,做出的红薯粉和粉条有好几千斤。


不拿出来卖掉,放在程家,估计吃个十年都吃不完。


价钱很公道,官员和士绅、富商,十两银子一斤。


当然了,不买也可以……试试看。


百姓一钱银子一斤,这也算是天价了。


不过每人限购十斤,不然被那些想要表现的士绅、富商,瞬间就抢光了。


就这,依然遭到疯狂哄抢。


好家伙,现场收到的银子堆积成山,银券也收了不少。


有人好事者估算了一下,至少卖了一万二千两银子。


这还是因为限购,若是敞开让官员和富绅买,十两银子一斤,算下来足有好几万两银子。


这当然是云逍有意为之。


要是一下子给程国祥几万两银子,打死他都不会收。


街上围观的百姓,由于没有亲口品尝到红薯盛宴,本还心存质疑。


亲眼目睹这一幕,全都不淡定了。


让很多在城外有田的士绅、百姓,眼睛都红了。


程知府说的没错,这红薯,真的是浑身是宝啊!


一名百姓忽然捶胸顿足,大声痛呼:“瞧我干了什么糊涂事啊,本来种了十亩地的红薯,等官差一走,我全都给扯了,丢到运河里去了!”


一人跟着哭丧着脸说道:“你这算啥?我家里收了上万斤春薯,全都放在那里烂掉了,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周围的人一阵嘲笑。


很多机灵一点的人,赶紧离开现场,直奔城外而去。


干嘛?


趁着消息还没传开,赶紧疯狂收购一波红薯啊!


这可是发大财的天赐良机!


……


消息迅速传遍常州府,传到浙直各地。


《大明日报》上,也对这次寿宴进行了报道,更是把红薯、土豆、玉米吹上了天。


红薯粉、粉条以及菜肴的做法,也在报纸上公布了出来。


原本被当做废物的红薯,很快被炒成了天价。


红薯粉、粉条,在短短时间内,风靡江南,很快又席卷大江南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