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对于阿拉伯帝国来说,他们也是横跨两大洲的庞大帝国,境内的老百姓也是非常的多十几万军队对他们来说损失不小,但也不是说完全接受不了,毕竟跟大唐帝国比起来,他们的综合实力也就稍微差那么一点儿,这种损失人家完全能够接受。
在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看来偷袭安东总督府的事情,这就是大唐帝国在向他们宣战,既然已经打到这个份上了,那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阿拉伯帝国派出二十万大军会和安东总督府的残余兵力对大唐帝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可惜他们所谓的沙漠风暴在大唐帝国的火枪兵面前一点作用也起不了。
当这样的情况传回阿拉伯帝国内部之后,所有的人几乎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可能获得不了胜利。在最近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阿拉伯帝国往各个方向进行扩张,他们的士兵就好像蚂蚁一样把各处的战利品搬回阿拉伯帝国。从来都没有输过一场战争,即便是当时输了的话,马上也会打回去,赢得最后的胜利灭掉对方的政权。
所以对于阿拉伯帝国和大唐帝国来说,都认为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只要是准备开战,那么这场战争的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殊不知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阿拉伯帝国已经是败了一半。
在阿拉伯帝国士兵的心里,西域三十六国的人代表的就是大唐的战斗力。殊不知那些人都是大唐军队的手下败将,如果要是你用他们的战斗力来衡量大唐军队的话,那你已经是背了一半了。
双方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军队,大唐军队在西域采取的是怀柔政策,并没有对各部落进行高压政策,这也是李象之前所说的,我们不要上来就拿刀拿枪的也要用一下怀柔政策收拢人心,这才是长远之计。
可惜当时的李象也判断错误了,他忘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喂不熟的狼,西域三十六国在接到了大唐一系列的援助之后,整个国家也开始蒸蒸日上,但这帮家伙却忘记了该如何报答大唐朝廷。
这帮家伙一方面接受大唐帝国的援助,另一方面却跟阿拉伯帝国的人眉来眼去的。先不说他们泄露的大量国家机密光是给阿拉伯帝国的人提供补给品,已经是无法让大唐朝廷忍耐了。所以在决定了西域各国的生死之后,大唐军队开始从东往西来了一次覆盖性的席卷。
对于大唐帝国来说,不听话的狗我留着一点用处都没有,周围圈养的狗多的是,如果要是连这种不听话的都要给留个机会的话,那么将来我身边这些不听话的狗得有多少呢?这可一个跟着一个学到最后非但不能够给大唐朝廷帮上什么忙。反而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无数的麻烦,所以长痛不如短痛,按照李象的意思,一次性的把各国都给灭掉。
当然这项任务是非常艰难的,毕竟西域有三十六个大小,国家而且西域这里地广人稀,如果你想把所有的国家都给灭掉的话,路上光是走的路程就不近了,但是对于当时的李象来说,这件事情必须去做,如果要是我不去做的话,那么这件事情肯定会留给我的,后代西域三十六国有着很浓重的反抗情绪,等我们的后代长大了之后,又不知道西域会变成什么模样。
所以按照李象的说法,当我不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但是现在有能力让这里变得更好的时候,那我就不惜一切代价,先让这里按照我的意志去成长。如果要是有人不听的话,我们大唐军队有的是武器,足以让他们知道我们大唐军队准备的是什么。
对于李象这种强硬的人员,西域各国也是非常可怕的,按照他们之前的想法,当大唐朝廷过于强盛的时候,他们就会在名义上臣服于大唐,但实际上各种权利还是在自己的手中,说白了也就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的欺骗。
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个想法,所以当阿拉伯帝国的密探来了之后,这些人甚至都要喝葡萄酒庆祝了,毕竟他们自己势单力薄,无法跟大唐帝国进行对抗,但有了阿拉伯帝国之后就不一样了,阿拉伯帝国拥有着强横的实力,只要是肯帮助我们,都能够脱离大唐帝国的统治。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大唐帝国跟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仇恨已经不能够解释了,双方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到战争层面,李象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征集西域大部分的军队对阿拉伯帝国展开致命性的打击。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拜占庭帝国的人知道了东方的巨大强盛的帝国,因为阿拉伯帝国的人当时正在跟他们作战,打着打着这些人马上就要获得胜利了,谁知道他们竟然是往后跑去了。
当时拜占庭帝国的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经过一番打听之后,他们才明白了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阿拉伯帝国的内陆地区遭遇到大唐军队的进攻。现在已经是损失惨重,如果这些人不抓紧时间回去的话,恐怕等他们回去之后连自己的老家都不认识了。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拜占庭帝国的人知道了大唐帝国的可怕,他们告诫自己的子孙,尽量不要跟大唐帝国的人产生冲突,如果要是冲突不可避免的话,那也要立刻跟大唐帝国的人解释清楚才行,我们并不想和你们为敌。
高层人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中底层的人还是会经常犯错的,当一支大唐商队被拜占庭帝国的人查抄之后,双方的矛盾也来到了桌面上,大唐朝廷并没有直接发兵,而是命令手下的人先过来问个清楚,万一要是有什么误会的话,咱们也可以采用外交手段进行解决,毕竟这里离我们大唐实在是太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