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图尔特爵士很快意识到两件事,一好一坏。

好的那件事是,戏剧行业应该能发展下去。

《控方证人》的优秀舞台效果,以及观众看完后长达近十分钟的掌声反馈,都能表明舞台表演的独特性和接受度。

在魔影的市场冲击下,戏剧并不是完全失去竞争力,还会保留一部分忠实的观众群体。

虽然受欢迎程度多半会不如以前,但总比被完全淘汰了好。

而且现在所有娱乐市场都在增长,根本原因是人们手里开始有闲钱了。

说不定戏剧的未来会比现在更强。

他身为戏剧公会会长,尽管一直以来只是把戏剧当做他实现阶级跨越的工具,本身并不热爱戏剧。

可工具用多了也有感情。

戏剧的出路找到了他还是很欣慰的。

不过坏的那件事是,属于他的戏剧行业应该是发展不下去了。

戏剧公会并不是团结一体的,在公会内部,很多人都盯着他的位置。

会长又不是终身制的,以他今天丢人现眼的表现,给竞争者们提供了不少攻击自己的素材。

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繁荣戏剧行业,比一个在他手里逐渐走向没落的行业更难接受。

周围的观众纷纷起立,毫不吝啬地给出赞扬。

只有图尔特扶着额头坐在椅子上,他在想还有什么办法能让戏剧公会好起来,并且保住自己的职位。

带领全公会向着新戏剧公会的演出方式改革?

说起来容易。

那个定理叫什么来着?惯性,是物体保持其原本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也就越难改变。

戏剧公会肯定是一个“质量”巨大的组织。

改变对于这样的组织可太难了。

《控方证人》剧组全体人员登台谢幕,享受全场的欢呼。

一年之前,他们还是戏剧行业里无戏可演遭受排挤的边角料。

后来虽然出演《构装勇士》,赚到不少钱,但在艺术界内名声仍旧不好。

大家普遍的看法是,这种穿着奇怪造型构装打怪物的故事,和吟游诗人为了赚赏钱瞎编的传说没什么区别。

离奇曲折吸引人,不过并没有多少深度和内涵,对表演能力的要求也不高。

纯粹的商业化作品,尽管人人都羡慕它带来的收益,但在讨论剧团的成就和地位的时候,这样的作品不会加分,甚至可能因为太赚钱而减分。

主流观点还是推崇为了艺术表达饿死都行的那种人物。

当然,艺术表达和赚钱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个追求,只是一起做到太难了。

也许时隔许多年才会冒出一部这样的佳作。

而《控方证人》显然就是其中之一。

谢幕的顺序是幕后人员,配角,主演,最后是主创。

当嘉琳娜爷爷走上舞台时,这位见过无数大场面的老剧团长,也是忍不住被泪水模糊了视线。

他没想到自己这个岁数,还能有再次受到观众认可的一天。

观众的喜爱才是对表演者最好的褒奖,至于那些评论家,不过是依附于行业的寄生虫。

明明没有独立生存能力,却叫的最响。

已经登台的剧团人员分为两队,向舞台两侧的方向拉开,为敬爱的老团长让出一条通道。

嘉琳娜爷爷迎着观众的欢呼和同事们的掌声,一路走到舞台最前方。

他高高举起双臂,在剧场内的声浪到达顶峰时,深深鞠了一躬。

感谢能来捧场并支持剧团的观众。

尽管这一礼,让他患病已久的腰椎又开始隐隐作痛,但是激动愉悦的心情,是最好的止痛药。

他要对观众展示出足够的尊重,毕竟他们的支持,才是剧团能够生存的原因。

无论是名声不显的新人,还是地位极高的名家,都应该对观众保持这样的态度。

嘉琳娜爷爷一直以来也是这样做的。

他很看不惯那些稍微有点成绩,就认为自己高观众一档的同行。

态度就像是“我能给你们表演,是你们的荣幸,算我赏你们的”。

这和吃饱饭就瞧不起农民的那帮人有什么区别。

随后,嘉琳娜爷爷与全体剧团成员共同行礼,挥手告别观众,等待大幕拉上。

多好的氛围啊。

如果观众席里没有火焰拼成的“超绝爷爷,戏剧大师,无敌榜样,陪您登顶”字样就更好了。

在黑暗的观众席里要多扎眼有多扎眼。

幸亏嘉琳娜只写了爷爷,没写她爷爷名字,不然他都想不出该怎么出来面对观众。

也不知道嘉琳娜那孩子从哪学来的这一套。

她好像管这叫应援。

嘉琳娜爷爷不是很想要这样的应援。

年轻人的玩意儿他真是越来越难以理解了。

大幕缓缓拉上,将剧团与喧嚣的剧院隔离开。

一切美好都会迎来结局。

过度的兴奋后会陷入空虚,沉重的幕布后,嘉琳娜爷爷突然就觉得空落落的,好像什么事都没太大意义。

反倒是想到以后的一场又一场巡演,既麻烦又累。

首演是艺术表达,首演之后的每一场都算是上班。

上班就会很没意思。

好吧,他承认他是个喜新厌旧的老头,只想不停地排新剧本。

他拿出几片茶叶放进嘴里嚼起来,给自己提提神。

比喝好使。

往常这种时候他都是点烟斗的。

不过就像《控方证人》里的律师一样,他的医生也禁止他再抽烟斗。

待会还要去见卓戈,可不能在投资龙面前睡着了。

根据卓戈发来的消息,还有更多这样水平的剧本等着剧团。

嘉琳娜爷爷对此持怀疑态度。

《控方证人》的剧本,哪怕与他这辈子见过的所有剧本放在一起比,也能算是第一梯队。

哪有那么多同一水平的。

他认为是卓戈又在画大饼了,现在全集团都知道老板嘴里逮不着几句实话。

除非是那个叫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者出现。

可卓戈说她已经死了。

嘉琳娜爷爷非常可惜没能见到这位帮助新戏剧公会渡过难关的作家。

作为一名剧作家,他更能认识到阿加莎的实力。

所以除了未能见面,更令他惋惜的是这位作家没有留下更多作品。

不然凭她的才华,一定能在文学史上留下名字。

嘉琳娜爷爷离开舞台,剧团的其他成员还在肆意庆祝,老团长需要去规划新戏剧公会更远的未来了。

来到剧院中的一间会客室,卓戈已经在里面等候。

还有一个陌生的面孔。

“卓戈先生。”

“恭喜你首演成功,”卓戈说,“效果真不错,感觉新戏剧公会顶替戏剧公会的位置指日可待。”

“主要是剧本的功劳。”嘉琳娜爷爷谦虚地回答。

“《控方证人》演出个几场后,你们就不要再演了吧。”卓戈突然说道。

“什么?”嘉琳娜爷爷没弄明白卓戈这突如其来的转折是哪一出。上一句还在恭喜演出成功,下一句就是不要再演了。

“不是要撤资,是有更重要的任务安排给你们。”

卓戈赶紧解释。

他看着老头刚才瞳孔都放大了,大起大落的再让老头撅这。

“就像我刚才说的,新戏剧公会该把那个守旧的老组织淘汰了,所以你们要准备开始扩大规模,不能再是只有一个剧团。”

“那可能不太容易。”嘉琳娜爷爷回答道。

作为戏剧公会的前名誉会长,虽然没有实权,不过戏剧公会的运营模式还是了解不少。

在版权制度实行后,戏剧公会可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

他们将几乎所有戏剧的版权都注册到组织名下。

其他剧团想要表演那些经典剧目,就必须加入公会,并支付高额的授权费。

这才是戏剧公会现在最大的收入来源。

一个剧团不可能不停地推出新作品,就算能创作出来,也没办法保证质量。

所以必须要排演过去的经典作品。

新剧团也都要从演经典剧目开始,演出点名声来,自己的作品才能有观众看。

戏剧公会借此完成了对戏剧市场的事实垄断。

几乎所有剧团都是公会成员,而公会成员创作出的作品,版权也要归公会。

就这样越做越大。

行业内的许多人对此积怨已久,但敢怒不敢言,毕竟生存下去还是比尊严更要紧。

如果有剧团敢于不加入公会,直接排演自己的作品,还意外获得成功,戏剧公会也有应对方案。

使用那套舆论攻势,让小剧团的风评跌入低谷,到没有观众看,马上活不下去的地步,再低价收购。

这一套流程已经非常熟练。

如果有胆敢反抗的剧团,想和公会对簿公堂,也没有关系。

公会可以展示一下什么叫有钱能使律师天团推磨。

因此,嘉琳娜爷爷唯一能想到,有可能扳倒戏剧公会的方式,就是突然拿出一大堆水平极高的新剧本。

这些剧本可以提供给有意脱离公会掌控的剧团表演,让他们能活下去。

听起来很简单,但问题也显而易见,上哪弄那么多高水平剧本。

还没等嘉琳娜爷爷把这个问题问出口,卓戈就用行动给出答案。

他搬出一个宝箱怪。

宝箱怪大嘴一张,吐出好几摞剧本。

“这是?”嘉琳娜爷爷不确定地问。

“剧本啊,还能是什么?”

嘉琳娜爷爷的第一反应,是卓戈从那些不知名作家手里收购来的寻常剧本。

甚至可能是戏剧学院学生们的习作,勉强能算得上个剧本,实际上相当不成熟,很难排成剧目。

然后他就注意到第一个剧本的作者。

是他心心念念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她,她不是死了吗?”

“是死了啊,但我又没说她活着的时候就留下一部作品啊?”卓戈说道。

随后指向桌子上的剧本,“这一摞都是阿加莎的作品,旁边那摞是奎因的,还有卡尔的。

“这些都是悬疑类型的,不是悬疑类型的也有,这是易卜生,那是萧伯纳,那边那些是契科夫。”

卓戈把一堆剧本指出了卖白菜的气势。

“这些人都是死去的天才作家?”

之前介绍阿加莎的时候,卓戈就是这样和他介绍的。

“额,你可以这么理解。”

嘉琳娜爷爷想不通,这些作家的名字从来没有听说过。

如果他们都和阿加莎一样好,为什么一点名声没有。

有阿加莎一个被埋没的天才,还算有点道理,总会有些天才蒙尘,一直到死去后才被发现。

但这么多天才都被埋没,那就有些太奇怪了。

他看着卓戈,突然有了个可怕的猜想。

难不成卓戈集团其实监禁了一大堆天才作家,关在巨龙禁地之类的地方。

然后逼着他们天天写剧本,写得不够好还会被吃掉之类的。

所以外界才一直没听过这些作者。

嘉琳娜爷爷被自己这个想法吓得直冒冷汗。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卓戈集团可比戏剧公会狠多了。

他已经七十岁了,死了就死了,可那些跟着他一同建立新戏剧公会的人怎么办?

他们不少还很年轻。自己为了追求理想不会是害了这帮年轻人吧。

“你抖啥?”卓戈疑惑地问,“你不会以为我抓了一堆作家吧?”

“是,不是!”嘉琳娜爷爷紧张失言。

“如果都是我抓来的,我为什么要给他们署名呢?”卓戈说。

诶,对啊。

嘉琳娜爷爷突然觉得好有道理。

“那这些人是?”

“你听说过沉没的帝国吗?”卓戈神秘兮兮地说。

“知道。”

这是个很著名的传说,有一片群岛上曾经诞生了辉煌的文明,但因为触怒神明,招来神罚。

地震与海啸摧毁了这些岛屿,毁灭了帝国,并将一切沉入海底。

“我们发现了帝国的遗迹,这些作品就是从遗迹里发现的,破译后进行了符合我们时代的改编。”

卓戈煞有其事地说。

有神明的世界就是好,所有解释不通的东西,都能打着神的旗号强行解释。

为什么海底能保存下文学作品。

别问,问就是神迹。

而且嘉琳娜爷爷真没问,也许是文艺工作者特有的浪漫主义,让他真的相信了卓戈的说辞。

“那也就是说,这些剧本都可以由我们来排演?”他语气中满是激动。

卓戈这时说:“计划是这样的,这些剧本,是给加入新戏剧公会的剧团用的,你看完后,给不同剧团分配适合他们的剧本。

“加入公会的剧团,只要不在第二年退出,那么第一年就能享受免授权费待遇。

“而且我们的授权费是票房百分比,不像戏剧公会那样一口价定死,小剧团生存压力能更小些。”

这一招算是狠狠打在戏剧公会腰子上。

“那我的剧团呢?也能来排演这些剧本吗?”嘉琳娜爷爷认为卓戈的计划很好,就是他的团队被忽略了。

“你们,负责与这位合作。”

卓戈指向房间里那个陌生面孔。

“这位是银白城邦的城主,你们作为公会目前最优秀的剧团,来呈现一部由他为原型创作的剧。”

这话是说给城主听的,因为公会现在就一个剧团,无论啥样都是最优秀的。

“这部剧目前并不完善,还需要您来进行填充,相信以您的写作能力,加上城主的丰富经验,一定能完善好这个剧本。”

卓戈拿出剧本大纲。

没办法,原作里实在有太多地球政治段子,卓戈对银白城邦政治又不太了解,本地化自己完不成,只能给个大纲。

大纲的名字十分简短。

《是,城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